關注>>聚焦2025廣梅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大會
“園區將拉高標尺、競標爭先,探索銅箔產業協同發展有效路徑,打造梅州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標桿。”2月11日,廣梅指揮部、梅州高新區召開2025年廣梅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大會。會議除通報2024年園區經濟發展情況外,更立下2025年梅州高新區經濟發展“軍令狀”:2025年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170億元,同比增長41.4%;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%,完成工業固投12億元。
會議現場
做大做強經濟總量,梅州高新區有何謀劃?
建強產業共建主陣地
——全力以赴招商引資。落實招商引資“一把手”工程,發揮駐外招商隊伍“主力軍”作用,綜合采用駐外招商、中介招商、基金招商等方式,著力引進一批經濟效益好、帶動性強的“打糧食”項目,力爭全年引進項目20個以上。
——著力構筑產業支柱。做強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,充分發揮龍宇、匯春科技、聚源科技等企業資源優勢,引入更多電子信息產業項目入駐,推動睿工科技、夸父電子等產業鏈項目建成投產,適度布局發展智能裝備等終端產品。培育銅產業,推動晟鑫新材料項目實現產值60億元以上,全年爭取商貿銷售額超100億元,促進梅州銅箔產業加速發展。壯大汽車零部件產業,進一步發揮廣汽集團鏈主效應,積極承接廣汽華望、圣戈班等汽車零部件產業外溢資源,爭取推動安聞、宏原等企業產品進入主流汽車整車生產供應鏈,推動林和汽配等項目建成投產。鞏固食品飲料及預制菜產業,加快推進珠江啤酒二期、中農信等項目建設和投產,打造廣梅園食品品牌。做大生物醫藥產業,推動采芝林、合百草等企業做大產值規模,科泓藥業腹膜透析液項目、王老吉二期等項目盡快投產,因賽德思等項目加快達產。同時要加快培育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新興產業,布局建設低空經濟、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。
——推動現有企業項目做大做強。支持萬寶、誠越等企業增資擴產,力促食出力源、承達、燕嶺、運泰玻璃等已開工項目建成投產,加快推動寶輪、天恰冷鏈等項目建設,形成項目在建一批、竣工一批、擴產一批的滾動發展勢頭。
力爭升格國家高新區
一方面,打好“蘇區牌”,用好革命老區政策,用足梅州融灣方案,加強與上級部門溝通匯報,繼續做好“以升促建”工作,爭取成功創建國家高新區。另一方面,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、科技型中小企業,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至2家;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;強化科技創新人才培育與引進力度,做實做細科技創新服務。此外,力促廣梅創客空間申報省級眾創空間,廣梅產業育成中心申報省級孵化器;加快培育企業研發中心、新型研發機構,持續增強科技創新動能。
用心用情營商贏商
接下來,梅州高新區將堅持“用戶思維”,進一步厚植親商、愛商、護商土壤,一視同仁支持國企、民企、外企和大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,讓廣大企業和企業家圓夢廣梅園。具體而言:
——完善服務體系。強化政策支持,加強政策宣貫,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各類扶持資金,兌現惠企政策我們說到做到。深入落實領導干部掛鉤聯系企業和企業座談會制度,積極解決企業訴求,推動企業加大投資力度、做大產出效益。推動“雙百”工作優化升級,全面實施“拿地即開工”。充分發揮園區產業促進會作用,豐富服務會員企業的各類活動,促進企業間交流合作和產業鏈供需對接。爭取金融支持,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,推動成立市主平臺高質量發展基金,謀劃第二批超長期特別國債2.69億元、專項債6500萬元申報工作。全面加強人才用工服務,高質量運營人社惠企綜合服務站。
——促進產城融合。強化要素保障,完善新開發區域的基礎設施,完成萬寶南和濱江中心共約900畝地塊平基,加快梅縣區域365畝用地征收補償,推進萬寶大道延伸段、標準廠房三期等項目建設,力爭動工建設廣梅園學校中學部,更好滿足企業生產和員工生活需求。
提升綜合承載能力
改革者進,創新者強,改革創新者勝。今年,梅州高新區將持續深化改革創新,全面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。
——深化體制機制改革。優化園區機構職能,強化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功能,更加聚焦主責主業,更好發揮園區經濟功能。
——助力穗梅雙向賦能。持續深化灣區+蘇區合作機制,抓好主平臺建設,運營好“反向飛地”,持續推動廣州市屬國企在園區布局產業鏈配套項目,全力服務保障灣區企業及其產業鏈上下游項目在園區做大做強。
——加強周邊協調聯動。探索園區與梅州各縣(市、區)協同發展機制,實現合作共贏發展